原标题:预防老人受骗,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保健品不可轻信 其中大藏玄机
87岁浙大老教授买40万元保健品 推销员曾跪下喊妈
不用讲,推销保健品的情况估计都遇到过~
保健品推销团队也是“自成一套体系”。
一般会先通过送鸡蛋、提供免费项目体检、举办公益健康讲座等一系列小恩小惠的流程形式吸引老年人的关注,并会借此套取资料,摸清家底。
接着,他们还会服务到家,亲情回访,打出一手漂亮的“亲情牌”!
最后,不定期组织免费旅游,参观工厂等,其实是借机让其远离家人,更进一步洗脑,一般参加完免费旅游的老人,都会再次购买一大批保健品。
最可恶的是,有些诈骗团伙还会让老人把钱存在他们账户,并许诺每年给10%左右的利息。存钱后的结果,如果不是全部买了保健品,就是遇到该团伙跑路,一分钱也拿不回来。
这种诈骗形式在我们看来,简直太明显,但偏偏我们的父母就信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倒退,他们对疾病和死亡也怀有极大的恐惧,长期缺少子女的陪伴,也会由孤独的状态导致凡事不愿“麻烦”子女的心理……
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多提醒和关心长辈,不要让咱爸咱妈把钱都笑嘻嘻地交给骗子啊~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为老人讲防骗知识
假红包给的不是钱 而是套路
发红包已经成为很常见的事情了~
但殊不知,早有一些“假红包”在暗中跃跃欲试……
(骗子的红包是这样的,广告比较简单粗暴)
这个红包跟我们平时的红包打开界面有什么不同?而且,它下面怎么还有一条羞羞羞羞羞的广告?想领取红包,怎么还需要转发或分享?
(分享时的界面)
我们一眼识破的骗局,父母却看不透,反正就是分享一下,不费什么时间精力,就能挣到钱,那就分享吧。
(咦,分享的内容怎么变了??超级恶俗的样子)
分享出去的红包链接,最后被不法分子通过后台技术替换成各种推销广告、低俗文章、垃圾信息甚至有害信息。
(红包没领到,咋还成了骗子的帮手?)
除了分享领取的套路外,还有一种假红包会在你打开后要求输入姓名、手机号码、账号密码等与自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个人信息。
更有红包可能暗藏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一旦点击可能造成我们的手机终端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密码、验证码被劫持。
这些都会造成用户信息泄露,进而导致银行卡被盗刷,造成财产损失。
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门美子表示:“红包骗局却是我们日常最容易接触和最容易上当的骗局形式。事实上,根据研究机构统计,假红包骗局是在中老年人最容易中招的骗局之中占比排名第一的,在各种骗局中占比高达60.3%。”
(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
门美子)
所以,在这里也要再次提醒各位:
微信红包点击之后,可以直接进入你的微信钱包,并不需要转发、分享,也不需要填写信息,更不需要输入密码。
若用户需要从微信钱包的零钱中提现到银行卡,是必须要通过微信来绑定银行卡,而非在红包活动页面填写银行卡信息。
领红包不要只顾着开心,也要当心~
公检法不可怕 遇到冒牌才尴尬
公检法诈骗也跟上了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全面升级了~
诈骗分子在取得事主信任后,不再仅仅通过改号软件伪造过号码指挥受害者转账,现在还会派出“公安协勤人员”带着伪造的“传票”、“通缉令”、“逮捕证”等前往事主住处……
打着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协助”事主利用网银,或随同事主前往银行进行转账,实施诈骗!
避免这类诈骗,大家要了解公检法的一些基本情况:
1、公安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的,只有进行回访,进行电话止付劝解等少数情况时才会采用电话形式。凡是电话中自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你“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为由,主动帮你转接“公安机关”的,也都是骗子。
2、公安机关和检察院的法律文书中没有“刑事拘捕证”一说,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不会通过传真、网络发放,因涉及个人信息更不会在网上查到。
3、公检法机关是不设立安全账户的,更不会让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4、最后,如过大家拨打亲友电话时,发现有“停机、空号”等异常情况,需提高警惕,设法通过其它途径联系该亲友,核实并提醒谨防上当受骗。
文章来源:守护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