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获“民族资产冻结”案:2.6万人被骗2000多万
包某某接受审讯。黄石警方 / 供图
【直报网北京11月8日讯】(民主与法制时报)关于“民族资产解冻”的骗局,民间流传了几十年。尽管类似案件不断发生,犯罪分子不断落入法网,但仍有人不断上当受骗,至今还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湖北黄石的3名老婆婆对此就是深信不疑。直至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她们才如梦初醒。
近日,黄石市公安局西塞山分局披露,经过3个月的侦查,黄石警方破获了一起“民族资产解冻”网络诈骗案,共抓获了16名涉嫌诈骗的嫌疑人。
记者获悉,这起案件中,全国上当受骗的人数竟高达2.6万多人,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这些人中,不乏拥有博士头衔的高学历人员,而部分人员既是受骗者,也是犯罪嫌疑人。
以“民族资产解冻”之名
今年7月底,西塞山分局接到线索,黄石有3名老婆婆参与了一个名为“包容基金会”的组织,该组织有涉嫌诈骗的行为。
经过前期摸排调查,民警得知,这个“包容基金会”是由一名叫包某某的女子创办的,基金会下有2.6万多人参与,均是通过多个微信群进行联系。所谓的基金会创办人包某某自称,她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许可,正在进行一个名为“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
包某某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国民党一高官带着3600亿元资产逃亡海外,后资产在海外被冻结。如今,国家相关部门发起一个“民族资产解冻”项目,只要参与此项目,解冻这笔“民族资产”者,可获得一笔丰厚的“精准扶贫资金”。
包某某表示,国家将这个项目交由她来负责,但解冻这笔“资产”需要创办一个平台,并交纳“平台注册金”200万元。于是,她创办了“包容基金会”,面向全国吸纳人员入股该项目。包某某还承诺,项目每股120元,3600亿元的“资产”解冻后,每股将获得200万元的回报。
为了让参与者相信,包某某还在微信群里放出了相关国家公文,以及自己获得国家相关部门委任的证书。
接到线索后,西塞山分局高度重视,分局局长李江新立即从分局多个单位,调集精干警力,成立专班,立案展开调查。
专班民警首先找到了3名参与其中的老婆婆,有2名老婆婆今年60多岁,另一名老婆婆已经70多岁了。她们均表示,自己是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了这样的消息,然后参与投资的,平均每人投入了1000多元。
对于民警告知其上当受骗一事,3名老婆婆均不相信,仍幻想着项目“解冻”后,自己能从中分得一笔丰厚的资金。为此,民警只得顺着3名老婆婆的转账资金去向,展开调查。
民警发现,老婆婆的“上面”还有团队长,一个团队长少则负责1000人的资金收集,最多负责5000多人的资金收集。像这样的团队长,在“包容基金会”中有10多个,在团队长的“上面”,才是自称总会长的“包容基金会”创办人包某某。
经查,包某某今年53岁,内蒙古包头人,大学本科学历,已退休。
调查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让民警感到奇怪。包某某在收到“包容基金会”下2.6万多人交纳的上千万元钱款后,绝大部分都汇到了一个广西百色的银行账户中,自己留下来的仅有20多万元。
这是怎么回事?民警顺藤摸瓜,很快调查发现,在广西百色还有一个诈骗团伙。
民警继续深入调查,发现正是该团伙成员冒充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人,给包某某打电话诈骗,以精准扶贫为由,让包某某创办一个平台,进行“民族资产解冻”项目。也是这个团伙,伪造了大量国家公文,以及包某某的委任证书。
民警在“团队长”家中查获大量涉案物品。 黄石警方 / 供图
既是受害者,又是诈骗嫌疑人
让办案民警唏嘘的是,包某某等人既是受害者,又是诈骗嫌疑人。
实际上,包某某从未与这伙人见面,仅与对方通过几次电话,以及收到对方传来的相关伪造文书,就信以为真,并创办了“包容基金会”,面向全国吸收人员,进行“民族资产解冻”项目。
“简单来说,这个包某某先是一名受害者,然后变成了诈骗嫌疑人。”专班民警秦威介绍说,随着他们调查的深入,发现这个组织中,既是受害者,又是诈骗嫌疑人的不在少数。
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西塞山分局专班民警赶赴内蒙古包头,将正在出租屋内与广西百色上线通话的包某某抓获。抓获包某某时,电话那头的广西上线正要求包某某继续筹集资金打款。
专班转战广西百色,将与包某某联系的上线何某、向某,以及1名负责洗钱的嫌疑人万某抓获。在接下来的2个月里,专班民警兵分多路,先后前往北京、河北、山东、福建、广西、内蒙古、江西、新疆、辽宁、陕西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抓捕涉嫌诈骗嫌疑人16人。
让民警感到意外的是,除了何某、向某和万某外,包括包某某在内的其他13名嫌疑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嫌疑人,目前初步统计,嫌疑人中被骗金额最高的一人达到5万多元。
明知被骗,却收不了手
“我们抓获的这13名嫌疑人,除了包某某和一名统计人员外,其余11人均是团队长。”秦威说,想要在“包容基金会”里成为团队长,首先要拉至少1000人入会“投资”,然后自己要有突出贡献。为此,这些团队长最少的也投资了1万多元,并拉入了上千人入会,其中最多一名团队长拉了5000多人入会“投资”。
民警表示,到了后期,包括包某某在内的一些团队长已经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因为广西的上线在要求包某某等人的“基金会”交纳200万元平台注册金后,又要求其交纳激活费、办证费、税金等等。
“虽然明知被骗,他们这些人却收不了手了。”秦威说,其原因有二,一是包某某和这些团队长抱有赌博心理,希望这些收费项目中,哪怕有一样是真实的,就能拿到所谓的3600亿元“解冻资产”,从而弥补损失,“但他们不知道,这些收费项目中,没有一个是真实的”。二是这些团队长中,不乏社会精英人士,一旦收手承认被骗,其下线上千人就会找来要求赔偿损失,这也是他们承担不起的。
经民警初步调查,“包容基金会”中上当受骗的人数就高达2.6万余人,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然而,这2000多万元并非只流向了何某、向某和万某这一个诈骗团伙,因为“基金会”的上线还有多个诈骗团伙,其中一个已被浙江警方打掉。
秦威说,这些人其实很可悲,从黄石的3名婆婆,到以包某某为首的16人,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就盲目追求利益。尤其是包某某等人,为了实现巨额利益,大肆进行宣传,导致团队人数过多,涉及金额巨大,特别是后期明知有假,却仍继续发展会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不明真相的中老年群众最易被骗
实际上,发生在湖北黄石的这起“民族资产解冻”网络诈骗案并非个例。为此公安部今年以来就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6月13日,公安部还专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为重点的“云剑”行动。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各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团伙28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589人,冻结扣押资产6.23亿元。
据警方分析,目前“民族资产解冻”案件大多由一个类似于传销团伙的组织,数个诈骗团伙、洗钱团伙等要素构成。此类诈骗犯罪通过假借国家政策方针,伪造政府公文、证件、印章等方式,借助微信群、QQ群发展下线,目标对象为不明真相的中老年群众,大多以“精准扶贫”“慈善帮扶”“军民融合”“中华崛起”等名义采取非接触式的手段做宣传推广,从而引诱群众加入各类所谓慈善、扶贫、投资、养老等“基金会”或“项目”,通过微信、支付宝、网银等方式收单、转移赃款。
记者获悉,为了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微信安全中心9月30日对外宣布,微信安全团队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并在公安部指导下,根据用户投诉提交的证据,微信对相关个人账号以及聊天群组进行了专项清理:截至目前,微信安全团队共计对4万多个涉嫌“民族资产解冻”欺诈群进行限制处理,并对3000多个微信账号进行限制功能使用或封停账号等阶梯式处罚。后续还将根据用户投诉提交证据,继续加强处理,并向公安机关提交违法违规证据线索。
目前,湖北黄石破获的这起“民族资产解冻”网络诈骗案中的包某某等1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黄石警方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霄云老师热线:18600831054(8:00-21:00咨询)
- 【案例】“翡翠城”互助拍卖资金盘,操盘团伙等10人被判刑,最高
- 如何分辨自己朋友是否在传销?如何分辨自己被邀约进入传销?
- 我们不小心误入传销组织后该怎么办呢?36计,走为上策!
- 回顾前权健老板束昱辉:年销量两百亿元,号称要花21亿买梅西
- 近千人上当受骗!田林法院开庭审理“中节能”投资理财网络传销案
- 传销头目圈22万人百亿,住豪宅开豪车,被抓后会员仍对他深信不疑
- 美信商户通APP、美信日用品商城运营及关联方因涉嫌传销被申请冻结
- 预防传销,首先要弄懂传销套路有哪些?
- 涉案过亿!炒画为皮传销为骨,这一团伙被判刑
- 宁夏”扫楼清街”发现非法集资风险隐患32个 捣毁传销窝点5个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反传销365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网站电子邮箱:fcx365cn@163.com。